外熱內冷,根本不熟---這是我嗎?---改變帶來醫治(六)
一個牧師的妻子,有四個孩子加上一個事業成功的丈夫,周旋在人群中,表面受歡迎,實際上根本缺乏安全感,多年以後,這種冷熱不一終於發作,現象是死意甚堅而且付諸自殺行動。
幸虧她被救活了,否則;根本沒有人知道她是怎麼死的,因為「完全看不出來」。
這種案例在華人中其實更會發生,「以和為貴」是華人至高無上的人際定律,這樣的情況下;好的部分是;人與人基本上是「客氣」的,糟糕的部分則是「我們不分享真正的感覺」,久而久之;我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感覺,等到某一天忽然低潮,人家只會說「你變了」,不會關心真正的你一直以來真正的狀況,當然;我們自己往往也不懂到底怎麼了。
這個婦人被救活以後,開始「抓漏」,原因當然不是有人設計她,而是她自己成長背景的問題,是她自己無法跟人真正建立關係,她跟人的關係都是膚淺表面的,她無法跟人相連。
我的情緒卡刷爆了沒?---改變帶來醫治(八)p.62-76
當我們理性知道父母愛我們,但是成長過程中,愛的語言給我們經驗盡是「要求」「責備」「擔心」「碎碎唸」「冷漠」…我們就只敢「靠自己」了,程度輕微的會說;為了爸媽好,很多事還是不要告訴他們好了,為了配偶好,我們要非常獨立剛強,久而久之;其實很累,關係變成包袱,很想丟掉,這種愛變成「礙」,導致夫妻分居離婚,小孩離家出走,父母期望孩子快點長大可以「脫手」,一切都是「責任」都是「負擔」,哪有「愛的甜蜜」可言?
這種愛的存款不足嚴重者就會質疑自己活著的價值,到了中年更容易洩氣低落,人生如果是一場球賽,這些人上半場還能勉力一搏,到了下半場幾乎就銷聲匿跡,棄甲歸鄉了。
這樣說吧,愛的存款足夠的人會把「快樂記憶」存在硬碟,隨時可以去讀,所以就算物質條件或是外在環境差一點,生活品質還是很高也更容易知足。
存款不足的人則把快樂記憶存在隨身碟,不但容量小而且一下子就不見了,所以就算高成就,住豪宅開名車頻刷卡…生活品質還是不怎麼樣,心裡總是很多無名的情緒黑洞填不滿。
大家都不是好人,包括上帝?---改變帶來醫治(十二) p.97-102
基本上;這是個「不能信任別人」的恐怖時代!
話是沒錯,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就活得戰戰兢兢,那麼;就很容易「生不如死」了。
從信仰來說;魔鬼就是希望這個世界朝着「信任破裂」前進,因為聖經說「魔鬼是說謊者之父」,大家彼此不信任,那就「地獄在人間」了。
所以作者提醒大家,「分辨誰可以信任」固然重要,但是千萬不要因此選擇「再也不相信任何人」,倒洗澡水的時候別把小孩也倒掉了。
我們成長過程或許承受太多「不當情緒」,所以對神對人都失去信心,我們的經驗使我們用扭曲的角度看事情,該是醫治的時刻。
有些人的關心是假的,但是不要再說「所有人的關心都是假的」。
有些人會背後說我們壞話,但是並非「所有人都在背後講是非」。
用來嚇人的假防盜---改變帶來醫治(十三)p.102-107
當一個人心裡對他人有戒心,也會出現很多嚇人的假防盜,書中稱為「防衛」,也可以說是「心理武裝」,不管是哪一種防衛,基本上都是同樣的道理,就是主張「我不需要別人」。
當我們告訴自己「我很剛強,不需要別人」的時候,防盜器就一直響,因為我們不可能離群索居,一旦有人想要靠近我們(因為他也需要朋友);防盜系統就發動,我們會用「冷漠」或是「敷衍」讓對方知道「我不需要你靠這麼近」,目的是嚇走對方,這樣我們比較有安全感。
然後我們一面嘲笑那些「彼此需要」的人是弱者的同時;卻又羨慕他們真正的彼此倚賴,因為我們心靈深處其實是孤單的。
我們只需要「隱私」,不是藏着一大堆「秘密」,隱私是獨立自由的空間,秘密往往是見不得人的傷痕苦楚,二者之間截然不同。
警鈴跟防盜器想保護什麼?說穿了,不過是「好名聲」,就是「別人的看法」,希望用距離帶來美感,讓大家都覺得「我是好人」「我很好」「我不必麻煩別人」「我很強」「我很優秀」,說來說去還是為別人活著,就是這麼回事兒。
貶低愛的價值,假裝剛強,拒絕信仰,不屑跟人來往,傲氣沖天,理想主義,沈溺于某種習慣…這些都是琳琅滿目的防盜器。
我是誰?這就是界限!---改變帶來醫治(十七)p.132-141
「我是誰?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卻也是任何一個人到夜深人靜時,常常問自己的平凡問題。
想回答這個問題,到底誰說了算?我自己說「我是誰」一定準確嗎?
想回答這個問題,到底誰說了算?我自己說「我是誰」一定準確嗎?
從小對於「我是誰」就不是自己說的算而是「父母」說的算,當父母對人說:「我這個孩子…」就是灌輸「我是誰」的開始,父母或是把我們養大的人開始輸入「我」的種種資料,第一筆資料當然是「外表」。
多數人從小被輸入的「外表資料」多半是「很可愛」,隨著年齡漸長;這些輸入資訊也會更新,不過;評分標準加入了很多「社會觀感」,開始有「辣不辣」跟「帥不帥」...種種「評分項目」;不再是「自己的孩子最美」那種童年美好,這當然是拜「競爭」所賜,當「美若天仙」跟「超辣」這種「主觀標準」出現,自然顯出其餘眾人的平庸跟普通。
就這樣;我們也開始「評價」自己的外表,如果涉及一些健康因素,例如過胖或是皮膚不好(過敏;長痘痘…)我們當然有必要修正外表,但是如果嫌自己不美不帥而去美容,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,因為到底什麼是美?誰說了算?其實在不同時代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,書裡特別指出上帝創造皮膚跟五官就是讓我們有能力開始建立界限,如果因為眼睛小跟鼻子扁就嫌棄自己,那反而是「界限模糊」的開始。
多數人從小被輸入的「外表資料」多半是「很可愛」,隨著年齡漸長;這些輸入資訊也會更新,不過;評分標準加入了很多「社會觀感」,開始有「辣不辣」跟「帥不帥」...種種「評分項目」;不再是「自己的孩子最美」那種童年美好,這當然是拜「競爭」所賜,當「美若天仙」跟「超辣」這種「主觀標準」出現,自然顯出其餘眾人的平庸跟普通。
就這樣;我們也開始「評價」自己的外表,如果涉及一些健康因素,例如過胖或是皮膚不好(過敏;長痘痘…)我們當然有必要修正外表,但是如果嫌自己不美不帥而去美容,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,因為到底什麼是美?誰說了算?其實在不同時代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,書裡特別指出上帝創造皮膚跟五官就是讓我們有能力開始建立界限,如果因為眼睛小跟鼻子扁就嫌棄自己,那反而是「界限模糊」的開始。
上帝要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態度負責,討好與冷漠都不是健康的態度。上帝要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態度負責,討好與冷漠都不是健康的態度。上帝要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態度負責,討好與冷漠都不是健康的態度。上帝要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態度負責,討好與冷漠都不是健康的態度。上帝要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態度負責,討好與冷漠都不是健康的態度。
劉三牧師線上讀書會